close
親子天下6月2014第57期 暢銷雜誌2017
商品訊息功能
momo購物網折價券
丟掉普羅克瑞提斯的鐵床
文∣陳雅慧
希臘神話裡有個壞蛋叫做普羅克瑞提斯(Procrustes),他有一張鐵床宣稱可以適合所有的人。當然,不同的人高矮胖瘦,怎麼可能適應同一張標準尺寸的鐵床?普羅克瑞提斯遇到太矮小的人,就用鐵鍊把人拉長;太高壯的人則是殘忍的截成適合的大小。
普羅克瑞提斯的鐵床,後來成為關於「強求一致」的一個隱喻。這個故事充滿神話性的誇張和離奇,故事畫面卻容易在腦海中縈繞不去。後來這一期雜誌的採訪和製作過程中,才發現為什麼感覺縈繞不去,是因為這隱喻,其實是這一代做為父母的焦慮。
這一個月中,最讓我覺得減輕焦慮的採訪是,當我們問研究創造力認知心理學的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:「我們這群已步入中年,似乎已經失去創造力的父母,要怎麼教那些渾然天成、沒有束縛的小孩發展創造力呢?」
連韻文老師想了一下,同理的回答:「其實,若父母有這樣的自知,就是一個好的開始!」
孩子受教的環境和周圍世界有時候就像是普羅克瑞提斯的那張鐵床,已經把太多的事情,塑造成某種特定標準的「形狀」,譬如什麼叫「優秀」、「正確」、「典範」……只要規格相合,我們就覺得相安無事;規格不合,就會引起焦慮。
連韻文老師的回答提醒我們,若父母和老師都能先認知到自己心中可能已經形成這樣的一張鐵床,就會知道要小心自己的態度,不要總是要求孩子就範。而是應該要協助孩子,一起建立一張自己的床、自己的標準。
資深記者林韋萱整理出「父母扼殺創造力的十件事」(一六五頁),「唱衰小孩、事事代勞、潑冷水、過多指導……」讓我心有戚戚焉,因為這些也都是我的「鐵床」。閱讀文章的過程中,再一次提醒我要拋開它。
除了觀念和價值的提醒,我們也努力蒐集具體解方。這一期封面故事「從填鴨腦變成創意腦」,指出了兩個新關鍵。第一,在這個時代,創造力是一種求生能力,不只是擁有靈光一現的點子和會畫畫,才叫有創造力。創造力,更是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基礎能力。
第二個新關鍵,創造力是可以訓練的,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能力,也是大人可以幫忙的。要掌握孩子九歲前的認知直覺期和九歲後的分析理性期,發展階段不同,有不同的關卡要克服,也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突破。平均發展「直覺」和「分析理性」兩種創造能力,是未來可以發展「大創意」的基礎。
六月號,除了精采豐富的創造力教養對策,特別企劃也為讀者們準備了即將而來的暑假旅遊提案(八八頁)。精選三個離島旅遊的提案,值得大家參考。
畢竟,玩、放鬆、大自然……也都是教養孩子的沃土。
世界與視野 World & Vision
延續天下集團對國際趨勢與全球視野的關注,每期報導最先進教育趨勢與行動,呈現更廣闊的世界觀。
學校與教育 School & Learning
親師生三方溝通平台,深入探討教育領域看似針鋒相對的議題,如「一綱多本」等。每期固定”親師交流道”、”相對論”、”校園新視界”等欄木,強化親師、親子間的深度溝通。
家庭與教養 Family & Parent
針對家長的需要提供更多更實用的家庭教養法則。每期固定”教養一點通”、”親密關係”、”學習幫手”等欄目,更貼近親子家庭每日面對的實際需求。
生活 Life
以「友善家庭」價值觀為核心,提供更有品質「家庭與生活」資訊。每期固定有適合親子共享休閒生活建議、家庭健康提案、親子共讀書,全方位促進家庭生活的豐富與親密。
商品訊息簡述
親子天下6月2014第57期
親子天下6月2014第57期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
今天要跟你們推薦
親子天下6月2014第57期
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
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~
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
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!
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
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~
分享給你們囉!
親子天下6月2014第57期
薇薇新娘夏季號2012第74期 ![]() |
新娘物語7.8月2012第60期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
:
商品訊息描述:
趨勢解碼
養出創意小孩 關鍵在9歲
研究發現,孩子愈大,腦中的擴散思考能力愈差。
幼兒天才般的創意是怎麼消失的?要怎麼做才能保住天生的創意?
專家指出,九歲前後的創造力教育不大同。透過腦科學來豐富並鍛鍊大腦,才能讓孩子展現大創意。
文∣林韋萱、李宜蓁攝影∣張緯宇
玩個小遊戲。想想看,迴紋針可以有多少種用途?夾紙、開鎖、當耳環……根據統計,多數人可想到十到十五種用途,而最厲害、最有創意的人能想出兩百種用途。
這種「擴散思考」的能力,是創造發明的基礎,但也是容易快速消失的珍貴能力。知名演說家兼教育家、被譽為「世界的教育部長」的肯.羅賓森(Sir Ken Robinson)在演講中提過一個研究:測試一千五百位幼兒園兒童,高達九八%在擴散思考測驗中得到「天才」級高分。五年後,再追蹤,發現只剩三二%的「天才」。再過五年,孩子約莫十三到十五歲時,天才只剩下一八%。肯.羅賓森沉重的說:「就在這時候,他們已經被『教育』了。」
學校、家長恨鐵不成鋼,想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太多,卻讓與生俱來的「創意腦」,變成僵化的「填鴨腦」。這樣的孩子,考試很會考,但遇到新問題就不知所措。
創造力為何重要?
世界變太快,沒有創造力將找不到新路
在這個時代,創造力更幾乎是新的求生能力。創造力不只是點子多、會畫畫,更是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並且積極改變環境的能力。「世界變化太快,沒有創造力,只能一直走舊路,但舊路已經不通了!」台大心理學系副教授連韻文指出。
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洪仲清,描繪有創造力孩子的樣貌。他說,有創造力的小孩不只是有想像力,還要夠專注,能花時間觀察問題、蒐集資訊,最後找出解決辦法。洪仲清說:「應用到生活上。任何一個發現問題、打破舊習慣的動作,都是創造力的表現。」
各國政府也都清楚創意人才和創造力教育是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基礎,強勢以政策引導。PISA(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)從二○一二年起,增加「創意問題解決能力評量。英國在一九九九年成立「創造力、文化、與教育部門」,最高每年投入台幣四十三億元的創造力教育計畫。
挪威更是從國小開始就培養孩子創業的能力,以因應萎縮變動的就業市場。「未來的年輕人,都要有能力去創造工作,而不是對號入座的接受一份工作,」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溫肇東說。
台灣在二○○二年提出《創造力教育白皮書》,企圖將台灣打造成創造力國度。對爭取世界第一有全民共識的韓國,更是由上到下投入「智慧教育」和「合作解決問題教育」的中小學教育變革,強勢為韓國的大企業培養下一代的創意人才。(見一八八頁)
什麼才叫有創造力?
「直覺腦」加「分析腦」才能有大創意
培養呵護孩子的創造力,除了投入資源,父母和老師開放的心態和容許嘗試冒險的安全環境,更是創造力發展的沃土。「每個人的生命故事,都可以和創意連結。家長和老師要先做到,任何經驗都不要先去判斷好壞,讓孩子自己去建構意義,」研究創造力教育的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吳靜吉提醒。
另外,各界研究也提醒著父母和老師,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黃金關鍵期分別為:學齡前到九歲,以及九歲後的青少年階段。這兩階段,其實都有不同的關卡要超越,也該有不同的教養引導方式。
連韻文指出,每個人都有「直覺」與「分析」兩套認知系統,可以用「直覺腦」與「分析腦」來類比。這兩套認知系統的彈性運用,是發展大創意的基礎。
發揮廣泛的聯想力,需要擴散思考的「直覺腦」。但是要能把天馬行空的點子實踐,則需要靠理性的「分析腦」專注堅持來執行。創造力的發揮,必須結合「直覺腦」跟「分析腦」。「一個能根據目標跟需求,在『直覺』腦跟『分析』腦兩邊切換自如的人,就是富有高度創造力的人,」連韻文說。
吳靜吉則曾經提出創意的範圍可以分成四個C。大C:劃時代、影響人類的創造,譬如愛迪生的發明和畢卡索的作品。小C:日常生活中,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專業C:工作上所發揮的創造力。迷你C:個人的領悟,看待事情的意義。
「必須要重視每一個C的存在,讓每一個C都有機會脫穎而出。因為小C或是迷你C都有機會累積成大C,」吳靜吉說。
怎麼鍛練創造力?
除了想像力,還要專注、邏輯與執行力
然而,連韻文根據國外研究提醒,不少孩子到了九、十歲,會面臨創造力大崩壞的危機。這個年紀的孩子,因為大腦總指揮─「前額葉」開始成長。隨著「分析腦」的成熟,邏輯、務實思考能力的發展,所以壓制了「直覺腦」,因此到了中年級,有些孩子不再像幼時那樣自在的畫畫,因為覺得「畫得不像」。以前那些無厘頭、不合邏輯、發散思考的白日夢也漸漸的變少。
九到十歲成為「創造力」關鍵分水嶺。如何讓孩子在九到十歲前增廣見聞,滋養直覺腦。在十歲後,一方面要繼續呵護直覺腦的發展,但也要展開訓練專注、邏輯與執行力。如此才能讓別出心裁的小kuso,可以練成大創意,讓創造力成為解決問題和不斷創新的基礎。新北市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校長黃瑋寧長期和孩子的相處,觀察創造力是結合了腦、心跟手的一連串工作,孩子通常必須要歷經以下的鍛鍊過程:
?有問題意識,察覺自己在生活、學習或人際上碰到了哪些問題。
?需要找「跟以前不一樣」的新方式來解決面對。
?內心好奇想試試看「這麼做會怎樣」的動力。
?最後大人可以帶孩子鍛鍊「執行力」,因為孩子勢必得下功夫專注學習,具耐力跟毅力挺過難關,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、做完整。
黃瑋寧觀察到,中年級的孩子不再像低年級那樣想表達就表達,鋒芒會暫時收斂,他們開始學會看見外界、也看見自己,沒那麼敢放手創造跟表現,但這時的醞釀是為了進入下個更敢放手嘗試的階段。
如果大人能打造一個安心環境,讓孩子相信他們的表達是有價值、會被試著理解,保留空間給孩子嘗試,經過中年級的沉潛後,孩子在青春期會走得更順。
「創意並非沒有代價!如果家長不斷告訴孩子『做這個很冒險喔,會血本無歸。去考公務員吧!有保障,還有退休金。』那現在談創造力就是講假的,」連韻文教授很直率的提醒家長。
「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可能知道。我們只能給孩子磨練的機會、激發他們打拚的決心,以後才能適應社會,因為我們不可能保障孩子一輩子,」講這話的是王品集團的董事長戴勝益。他不讓孩子接班、不留財產庇蔭,正是因為,可以陪孩子面對未來的,不是父母,而是孩子手中緊握的能力。
創造力教養地雷
父母千萬不要做的10件事
?唱衰小孩。例句:你看吧!我就跟你說甲蟲很難養,果然死了吧!
?貶低失敗。父母應該要了解,好的創意是奠基在大量失敗上。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,甚至要求學生撰寫自己的「失敗履歷表」。
?不鼓勵想像、放空。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源頭;根據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研究發現,頭腦常放空,反而有助於增加創造力和記憶力。
?刻板角色。心中存有一些不可變的正統。例句:小孩有耳沒嘴;女孩不要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。
?強調必須受到大家喜歡。若過於強調合群、同儕壓力,會讓孩子無法展現與眾不同的天賦。
?強調整齊劃一。例句:你看別人都沒有這樣穿,你跟別人的不一樣。
?限制遊玩。研究發現,有機會自由玩耍的孩子,問題解決能力較佳。
?對孩子作品過多指導。例句:你這裡可以加點貝殼跟魚蝦,不然畫紙都空空的。
?不斷反駁、潑冷水。舉例:「中午吃火鍋好嗎?」「不要,太熱了!」「那吃壽司?」「太貴了!」……這樣的思考方式,很快就把彼此搞得筋疲力竭。
?事事代勞。例句:等你弄完要何年何月啊!我來做還比較快。
丟掉普羅克瑞提斯的鐵床
文∣陳雅慧
希臘神話裡有個壞蛋叫做普羅克瑞提斯(Procrustes),他有一張鐵床宣稱可以適合所有的人。當然,不同的人高矮胖瘦,怎麼可能適應同一張標準尺寸的鐵床?普羅克瑞提斯遇到太矮小的人,就用鐵鍊把人拉長;太高壯的人則是殘忍的截成適合的大小。
普羅克瑞提斯的鐵床,後來成為關於「強求一致」的一個隱喻。這個故事充滿神話性的誇張和離奇,故事畫面卻容易在腦海中縈繞不去。後來這一期雜誌的採訪和製作過程中,才發現為什麼感覺縈繞不去,是因為這隱喻,其實是這一代做為父母的焦慮。
這一個月中,最讓我覺得減輕焦慮的採訪是,當我們問研究創造力認知心理學的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:「我們這群已步入中年,似乎已經失去創造力的父母,要怎麼教那些渾然天成、沒有束縛的小孩發展創造力呢?」
連韻文老師想了一下,同理的回答:「其實,若父母有這樣的自知,就是一個好的開始!」
孩子受教的環境和周圍世界有時候就像是普羅克瑞提斯的那張鐵床,已經把太多的事情,塑造成某種特定標準的「形狀」,譬如什麼叫「優秀」、「正確」、「典範」……只要規格相合,我們就覺得相安無事;規格不合,就會引起焦慮。
連韻文老師的回答提醒我們,若父母和老師都能先認知到自己心中可能已經形成這樣的一張鐵床,就會知道要小心自己的態度,不要總是要求孩子就範。而是應該要協助孩子,一起建立一張自己的床、自己的標準。
資深記者林韋萱整理出「父母扼殺創造力的十件事」(一六五頁),「唱衰小孩、事事代勞、潑冷水、過多指導……」讓我心有戚戚焉,因為這些也都是我的「鐵床」。閱讀文章的過程中,再一次提醒我要拋開它。
除了觀念和價值的提醒,我們也努力蒐集具體解方。這一期封面故事「從填鴨腦變成創意腦」,指出了兩個新關鍵。第一,在這個時代,創造力是一種求生能力,不只是擁有靈光一現的點子和會畫畫,才叫有創造力。創造力,更是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基礎能力。
第二個新關鍵,創造力是可以訓練的,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能力,也是大人可以幫忙的。要掌握孩子九歲前的認知直覺期和九歲後的分析理性期,發展階段不同,有不同的關卡要克服,也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突破。平均發展「直覺」和「分析理性」兩種創造能力,是未來可以發展「大創意」的基礎。
六月號,除了精采豐富的創造力教養對策,特別企劃也為讀者們準備了即將而來的暑假旅遊提案(八八頁)。精選三個離島旅遊的提案,值得大家參考。
畢竟,玩、放鬆、大自然……也都是教養孩子的沃土。
- 160
9歲前後,教養原來大不同
從「填鴨腦」變「創意腦」
誰都想教出一個腦袋靈光、創意無窮的孩子,
但許多人不知道,創造力有發展黃金關鍵期,
把握9歲前直覺期、發展9歲後理性期,在對的時間給對的教養方法,
才不會讓孩子天生的創造力熄滅。
162
養出創意小孩 關鍵在9歲文∣林韋萱、李宜蓁
166
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
創造力是─別人都放棄時,你沒有放棄文∣林韋萱
168
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林千鈴
孩子沒創意,因為家長不相信他文∣林韋萱
170
皮克斯大學負責人 艾莉絲?克萊德曼(Elyse Klaidman)
好奇心+合作,才有皮克斯動畫文∣賓靜蓀
174
5~9歲.9~15歲教養對策
用好習慣,突破9歲關卡文∣李宜蓁
182
紙板神手 鍾凱翔
爸媽退一步,養出創作天才文∣林韋萱
186
親子手作達人 Selena
小孩發想,家長要煽風點火文∣李宜蓁
188
韓國教育現場—
用整型魄力,拚出創造力世代文∣李岳霞
196
韓國梨泰院小學
告訴學生:答案永遠不只一個文∣李岳霞
200
韓國遊戲科學高中
要你一畢業就能創業文∣李岳霞
40
美國統一課綱,力挽教育競爭力!文∣甘平治
44
孫越、孫向瑩 有一個家,永遠等著我們文∣李翠卿
52
拚「一萬個鐘頭」就會成功?文∣顏擇雅
54
爸媽嘮叨時,我心裡在想……文∣林韋萱
58
乖小孩突然「變壞」……文∣張則凡
62
從台北捷運新聞事件談教養
7建議,陪孩子面對重大社會事件文∣王意中
64
孩子沒你想的那麼笨!文∣李坤珊
68
難以暫停的思緒
強迫症,隱形霸凌者 文∣蘇岱崙
72
如何解開青春期的親子心結?
親近刺蝟小孩,管大事就好 文∣楊俐蓉
74
面對憤怒孩子該怎麼做?文∣李崇建
兒科醫師沒告訴你的事:消化系統篇4
78
喝牛奶會變白是無稽之談 文∣黃瑽寧
80
常跌倒、反應慢、不說話
5大觀念,認識發展遲緩 文∣王曉晴
84
頻繁回娘家的背後 ……文∣鄧惠文
88
出國旅遊先修班
Go!暑期離島親子遊 文∣蘇岱崙
92
澎湖 體驗海上漁夫生活文∣曹憶雯、戴卓玫
98
馬祖 一睹夢幻「藍眼淚」文∣蘇岱崙
102
小琉球 公車、鐵馬環島趣文∣戴卓玫
106
叛逆的解藥是愛文∣羅文嘉
108
溫柔媽媽變母夜叉
你是不是10點吼叫媽? 文∣王韻齡
110
非育兒型父親文∣徐玫怡
114
台中市推入班觀課,教師動起來文∣張?文
118
一次看懂12年國教新課綱爭議文∣張?文
122
該給李遠哲、李安一樣的12年國教課綱嗎?文∣曾世杰
128
這些課外書,讓社會科變好玩!文∣王韻齡
134
給孩子「教會自己」的能力文∣蘇明進
142
「教育實驗」全紀錄4
當孩子「閒到最高點」文∣陳安儀
146
如何打開終身學習之門?文∣詹志禹
148
循著食物的味道遊雲林文∣張益勤
154
樂高積木設計師 秋長祐子
驚喜女王給樂高生命力文∣施逸筠
210
跨越12國、148張孩童影像紀實
許培鴻 拍孩子的真,祕密在「誠」文∣廖薇真、編輯部
214
先學體貼再學愛文∣蔡穎卿
218
用音樂記憶人生文∣張正傑
220
無毒驅蚊保你一夏文∣邱千蕙
222
台北市.我愛你學田市集
書香×美食讓身心靈打飽嗝文∣施逸筠
32
洪蘭:有效的筆記要用腦記
34
黃迺毓:原來沒人真的愛過我
36
李偉文:讓孩子的子彈飛一下
14
編者的話
16
讀者回函
22
新鮮事
28
活動快報
世界與視野 World & Vision
延續天下集團對國際趨勢與全球視野的關注,每期報導最先進教育趨勢與行動,呈現更廣闊的世界觀。
學校與教育 School & Learning
親師生三方溝通平台,深入探討教育領域看似針鋒相對的議題,如「一綱多本」等。每期固定”親師交流道”、”相對論”、”校園新視界”等欄木,強化親師、親子間的深度溝通。
家庭與教養 Family & Parent
針對家長的需要提供更多更實用的家庭教養法則。每期固定”教養一點通”、”親密關係”、”學習幫手”等欄目,更貼近親子家庭每日面對的實際需求。
生活 Life
以「友善家庭」價值觀為核心,提供更有品質「家庭與生活」資訊。每期固定有適合親子共享休閒生活建議、家庭健康提案、親子共讀書,全方位促進家庭生活的豐富與親密。
商品訊息簡述
:
- 刊別:月刊
- 級別:普遍級
- 出版社:天下雜誌
- 出刊日:2014/6/2
- 出版地:台灣
- 語言:中文
親子天下6月2014第57期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